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空气质量改善率全省第一
来源:承德市生态环境局2025-07-07 09:50浏览次数:

近日,我市发布《2024年承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年,我市锚定“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系统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深化河湖保护治理、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新格局,全力提升生态环境“含绿量”。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开窗见绿,出门见景,抬头见蓝。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质量,越建越美的城市公园,实实在在地转变成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市民享受生态城市的宜居,村民因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富足,青山绿水蕴藏着无穷的生态宝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去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2,比2023年下降6.2%,PM2.5年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比2023年下降8.0%,改善率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实现近3年持续改善的城市,优良天数321天,高出全省平均值(267天)54天,优良天数在全省排名第二,六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23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均达到100%,连续3年保持全省最优,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市共设2个市级饮用水源地、12个县级饮用水源地,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标准,与2023年相比,双峰寺水库水源水质由Ⅲ类提升至Ⅱ类,水质状况明显改善。

声环境质量方面,我市共设14个功能区噪声点位、54个道路交通噪声点位、116个区域环境噪声点位。各类功能区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2.1%,夜间为84.0%。与2023年相比,4个类区昼夜间2024年,我市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9.71,比2023年上升0.61,基本稳定,生态质量为二类。我市各县(市、区)中,营子区、兴隆县、丰宁和围场生态质量类别均为一类,其余均为二类,生态质量类别与2023年持平。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4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9处,总面积达到2923.1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34.1%和42.7%。

为持续推进环境改善,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导向,高标准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以巩固提升京、津水源水质为重点,全面推进“潮河200里净水廊道、800里滦河水质保护和辽河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工程。2024年重点实施城乡污染防治、河流生态治理等项目16个,新建改造管网30余公里,潮河流域19座农村污水处理站排水全部达标;建立完善承德市水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将全市1005个入河排污口纳入平台监管,并完成排查整治;科学调度滦河流域抽水蓄能电站,有效降低洪水对断面冲击影响,应急保水期间实施污水处理厂驻厂监管,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排放限值要求。

同时,聚焦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压茬推进春季扬尘、夏季臭氧、秋冬季细颗粒物集中整治行动,强化道路积尘走航监测和工地视频监控,新增6家环保绩效创A企业;推行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变更为农村宅基地土壤污染状况简易调查,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在全省率先启动整县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农村污水+森林草原防灭火”、“潮汐式”污水治理、“小三园+”灰水资源化利用等差异化方式。

来源 | 和合承德

编辑 | 苑秋菊

审核丨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