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无废日——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无废承德
来源:承德市生态环境局2025-03-31 09:13浏览次数:

引言:向“废”宣战,书写生态新篇   

作为京津冀生态屏障与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城市基因。在世界无废日到来之际,我们以“无废城市”建设为牵引,聚焦工业转型、农业革新、循环经济提质、大宗固废攻坚、绿色建筑升级五大领域,探索资源永续、生态和谐的承德路径,让皇家园林的千年风韵与现代生态文明交相辉映!  

一、工业转型:绿色智造赋能低碳未来

承德以“绿色工厂”为标杆,推动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向低碳化、智能化升级。全市建成3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56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8%。**典型案例**:承德钒钛基地首创“冶金渣—建材原料—新型墙材”全链条利用模式,年消纳废渣超百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未来将打造“零废园区”示范区,让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  

二、农业革新:秸秆变“金”守护黑土地

依托“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优势,构建“秸秆—肥料—能源”三级利用体系。推广秸秆精细化还田技术,覆盖耕地150万亩,土壤有机质提升12%;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中心8座,年替代燃煤5万吨;打造食用菌基料、环保板材等深加工产业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5%。创新实践: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秸秆银行”模式,农户凭秸秆兑换有机肥,实现生态效益与农民增收双赢。  

三、循环经济:全域资源再生的“承德密码”

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引擎,建成再生资源产业园3个,布局智能回收站500余个,形成“社区回收—分拣中心—精深加工”闭环网络。重点发展报废汽车拆解、废旧电池再生利用等产业,年回收金属资源20万吨。社会共治:推出“无废积分”小程序,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可兑换生态景区门票,让循环理念融入生活日常。

四、大宗固废攻坚:矿山废料变身“城市脊梁”

针对尾矿、建筑垃圾等难题,实施“矿山修复+固废利用”一体化工程。建设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中心4座,年处理能力400万吨,生产透水砖、路基材料等产品;利用尾矿砂制备陶粒、微晶玻璃等高附加值材料,资源化率突破75%。示范项目:双滦区废弃矿区改造为生态公园,回填建筑再生骨料30万立方米,昔日“伤疤”蝶变市民休闲绿肺。 

五、绿色建筑:让城市生长于自然呼吸间

推行“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政府投资项目绿色建材使用率100%。打造被动式住宅示范小区6个,节能率达90%;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年发电超800万度。文化融合:避暑山庄古建修复中采用再生砖木复合材料,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共护世界遗产。

结语:无废行动,始于你我

从企业清洁生产到家庭旧物改造,从农田秸秆归田到社区垃圾分类,建设“无废城市”需要57万承德人的共同参与。让我们以塞罕坝精神为指引,让每一片垃圾找到归宿,让每一寸土地焕发生机,携手绘就“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生态长卷!

供稿丨固管中心

编辑丨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