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改善率全省第一;境内23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连续3年保持全省前列;累计完成降碳产品交易6496万元,占全省总额的76%……过去的一年,承德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以“绿”为笔,绘就出低碳发展新画卷。
承德市区的绿水青山。承德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筑牢生态根基 从绿起来到美起来
“不同季节的承德有不同的美景,即使现在是冬天,承德依然是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真的很羡慕本地人能时时刻刻享受这样好的空气和环境。”春节期间,北京市民马女士带着全家自驾到承德过年,她说每年一家人都会到承德好几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这里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承德市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抬头就能看见蓝天”是市民最直观的感受。为了打造华北领先的空气质量,承德市出台《承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2024年,承德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37,同比下降5.8%;PM2.5年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改善率全省第一,实现3年持续改善;六项污染物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19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7.6%,高出全省平均值51天。
“2024年,我们以环保绩效创A为引领,进一步提升钢铁、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和精细化环境管理水平,新增6家环保绩效创A企业。”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国良说。
为巩固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承德市建立健全涵盖232座空气站、30座水质站、7座噪声站、173个重点污染源、1364处河道视频监控的全要素实时监控体系,运行大气、水、危废、生态分区管控等环境监管平台,推动建设 “承德市生态环保云”数据库,加快实现多领域统一监控,提升数字孪生水平。
绿色不断填充,生机逐步恢复,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4年,承德全面建设高品质人居环境,推行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变更为农村宅基地土壤污染状况简易调查,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在全省率先启动整县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农村污水+森林草原防灭火”“潮汐式”污水治理、“小三园+”灰水资源化利用等差异化方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3.9%。
潮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承德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搭建生态补偿 服务京津谋发展
春江水暖、碧波荡漾,清晨的承德滦平潮河国家湿地公园偶有啁啾的鸟鸣传来。“要问环境好不好,天上飞鸟先知道。你看!那有几只绿头鸭在戏水呢。”滦平县北店子村潮河段巡河员王印阁说,这里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繁衍的天堂,是潮河流域水生态、水环境的明显改善有力证明。
承德境内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其中滦河、潮河是承德、天津和北京的重要水源。多年来,承德市始终将水源保护、流域治理作为重要责任,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3年保持100%,2024年,入北京、天津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入京古北口断面总氮浓度超额完成补偿协议目标、连续2年达到要求,生态质量指数(EQI)保持全省最优。
“我市以巩固提升京、津水源水质为重点,整合流域补偿、水土保持等资金59亿元,全面推进‘潮河200里净水廊道、800里滦河水质保护和辽河流域生态治理’系统工程,2024年重点实施城乡污染防治、河流生态治理等项目16个,新建改造管网30余公里,滦平、兴隆两县19座农村污水处理站中水全部回用,丰宁满族自治县12座农村污水处理站达标排放。”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张成波介绍。
生态涵水、工程净水、科技保水。2024年,全市统筹流域补偿资金支持生态修复,争取到位滦、潮河流域补偿资金5.15亿元,占流域总体补偿资金的66.9%。实施省级增殖放流、双塔山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控监测等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治理水土流失594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河道116.89公里,水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同时,建立完善承德市水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全域水环境管理“一张图”,聚焦水土流失治理、沿河污染源管控、汛期水量调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个关键,实行“一断面一策”和季节性差异化管控,将全市1005个入河排污口纳入平台监管,整治问题排污口15个。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5万亩。
从“保一泓清水”到“织生态水网”,京津冀三地因水而聚,共赴生态之约。在推动了一批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实施下,三地生态基底越筑越牢,携手走出了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
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承德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做足生态文章 让高颜值有高价值
“去年,我们通过积极开发CCER交易路径、深挖‘降碳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潜力、完善排污权政府储备管理、拓展生态保护补偿路径等方式,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孙宝顺说,此外,还推动兴隆县与北京平谷区、天津蓟州区联合打造“平蓟兴”生态价值转化协同创新样板区。
据了解,近年来,承德多措并举加快推动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持续叫响承德碳汇品牌,塞罕坝机械林场完成CCER市场重启后的省内首笔交易,出售碳汇产品1.9万吨、金额100.7万元。在省内率先开展“降碳产品+会议和办公场所碳中和”,累计完成降碳产品交易6496万元,占全省总额的76%。
2024年,承德继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后,又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两大试点高点起步,让承德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支撑更加有力。同时,加快实施“三北”六期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170万亩、修复退化草地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00平方公里以上;深入推进塞罕坝机械林场和国有林场“二次创业”,抓好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深化矿产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成色。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承德市聚焦“生态价值更大”,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工作人员入企业督导帮扶。承德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钒钛资源基地,承德充分发挥钒钛资源富集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构建钒产业链、钛产业链和以钒钛为基材的装备制造产业链,着力打造“中国钒谷”。世界首条绿色高效清洁提钒生产线实现产业化;无缝钢管智慧工厂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承德钒钛新材料产业不断提质升级,已实现由初级材料向高端产品、由材料供应向装备制造转变,正成为推动承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引擎。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施工工地、裸露地块、露天矿山等9个重点区域,深入实施‘九尘共治’,推进5家企业环保绩效创A,完成7家水泥、1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中心城区和南部臭氧污染传输通道管控,实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基本淘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让‘绿色颜值’成为‘金色价值’。”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孙宝顺说。
来源 | 冀云客户端
编辑 | 苑秋菊
审核丨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