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改善生态、造福京津为己任,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了世界上最大人工林海的先进事迹在全市环保系统中引起强烈反响。环保系统全体干部职工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形式认真学习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事迹,迅速掀起学习“塞罕坝精神”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牢记环保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积极作为,做环保监管的践行者、环保安全的捍卫者,争当推动承德“开放创新、绿色崛起”排头兵。
“塞罕坝三代人坚持艰苦奋斗、追梦不止,历经52年造就了北半球最大的人工林海,他们创业实践的先进事迹是承德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缩影,是几代中国人矢志不渝追逐中国梦的爱国史、奋斗史、光荣史。”市环保局局长陈恩惠说,生态文明的步伐正在美丽幸福承德的旷世画卷上铿锵前行。打造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的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个市民的热切期盼,也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肩负全市环境保护重任的环保部门,我们要学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使命至上”的“塞罕坝精神”,坚持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今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承德的目标,按照“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全力推进大气、水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整治,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增强区域生态功能,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为发展服好务、为环境把好关、为人民群众健康尽好责,做建设“美丽幸福承德”的实践者。
滦平县环保局局长孙延旭说,塞罕坝林场几代人牢记“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责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追梦不止,先后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2014年滦平县环保局将围绕“疏、治、堵、防、管、考”这六字,做好大气治理文章。立足于“疏”,加快落实相关制度和机制;着力于“治”,全面推进大气治理;兼顾于统筹协调“堵、防、管、考”的实施,遵照生态规划,严控开发强度。我们要深入学习塞罕坝林场人绿色梦的典型事迹,寻找不足,谋划绿色环保,为滦平人民打造碧水蓝天。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在塞北荒原和茫茫大漠上成功营造了140多万亩的人工林,复原了水草丰美、森林葱郁的清初皇家射猎围场生态美景,创造了绿色奇迹。塞罕坝人的创业思想和奋斗精神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前进的标杆和追赶的目标。”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于胜利说,当前,我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环保宣传干部,我要在本职岗位上发扬“塞罕坝精神”,将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生态道德培养、环境文化传播贯穿工作始终,做好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塞罕坝精神’是‘践行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的典型事例,也是几代人不懈努力、无私奉献、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的真实写照,其迸发出的艰苦创业、追求信念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领悟。”营子区环保分局局长王忠阳说,作为环保人,就是要弘扬“塞罕坝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热切期盼作为奋斗目标,从点滴做起、扎实奋斗,把每一项环保工作做实做细,全身心地投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之中,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向绿色低碳道路发展,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展现基层环保部门的良好形象。
市辐射站李东晖说,艰苦是自然给予塞罕坝人的馈赠,奋斗是塞罕坝人与自然的抗争,艰苦和奋斗构成了“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准确把握“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和内涵,进一步增强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勤政廉政,甘于奉献;就是努力做到在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就是要立足本职,创先争优,树立干事创业的信心、开创辐射工作新局面的决心。以环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体现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