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承德市环境质量概要
来源:承德市生态环境局2010-03-11 00:00浏览次数:

环境质量概况


总体环境质量与2008年相比明显改善。

1、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2天,较去年全年增加22天。各县区中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较为突出的是兴隆县为332天,丰宁县为329天。
2、全市7条河流25个监测断面(2009年有一个监测断面断流,实际统计断面数为24个),75%的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较2008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3、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4、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最优。

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达到或好于2级的优良天数变化情况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42天,占全年总天数87.7%,比2008年增加22天。其中I级161天,II级181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旅游景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45天,其中一级天数为249天。
(二)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
二氧化硫:2009年均值为0.050毫克/标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超标率为4.4%,与2008年相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和日均值超标率明显降低。
二氧化氮:全年二氧化氮年均值0.038毫克/标立方米,未超标,与2008年相比二氧化氮年日均值有所升高。
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59毫克/标立方米,超标率为3%,与2008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程度稍有降低。
降尘:2009年降尘年均值为12.93吨/平方公里·月,与2008年相比,年降尘量有所下降。
硫酸盐化速率:全年均值为7.75毫克SO3/100平方厘米·碱片·月。与2008年相比年均值有所下降。
(三)大气降水状况
2009年共采集降水样品24个,所测降水量为316.5mm,PH均值为6.16,电导率均值为24.4,酸雨率为8.3%。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流域总体水质状况
“十一五”期间承德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上与“十五”末期(2005年)比较有了很大的改善,2005年(十五末)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0%,好于III类水质断面为11个,占44%;劣V类断面6个,占24.0%,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
2009年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为75%(平泉上游断流,实测24个断面),其中好于III类水质的断面为14个,占58.3%;劣V类断面4个,占16.7%,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
从超标污染物的种类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也有了明显好转。2005年水体中超出功能区划标准的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共5项,而2009年只有氨氮一项。
从主要考核项目COD、氨氮分析,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2009年流域总体COD平均浓度为13.69毫克/升,2005年(十五末)为24.94毫克/升,降低了45.1%;2009年氨氮平均浓度为0.770毫克/升,2005年(十五末)为2.054毫克/升,降低了62.5%。变化趋势见下图
 
(二)主要河流水环境状况

滦河
该河现设7个监测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的有5个断面,占71.4%。出现超标的项目有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粪大肠菌群。上板城大桥断面、乌龙矶大桥断面氨氮污染严重,水质类别为劣V。与2008年相比较,滦河水质无明显变化
 
武烈河
该河现设4个监测断面,全年平均水质均III类,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与2008年相比较,2009年武烈河水质明显好转。

伊逊河
该河现设3个监测断面,全年平均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围场上游断面水质类别由2008年的劣V类转为III类。与2008年相比,伊逊河水质明显好转。
 
柳河
该河现设3个监测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的有2个断面,占66.7%,26号桥断面为劣V类,出现超标的项目为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柳河大杖子二断面水质达到了II类,优于规定的IV类水质标准。
 
瀑河

该河现设3个监测断面,2009年平泉上游断面全年断流,实际监测两个断面。这两个断面全年平均水质均未达到功能区划要求。超标污染物为氨氮。两年相比较,2009年瀑河水质无明显变化。
 
潮河
该河现设4个监测断面,全年平均水质均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与2008年相比,潮河水质无明显变化。
 
清水河
该河现设1个监测断面,2009年平均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水质类别为III类。与2008年相比较,2009年清水河水质无明显变化。

(三)承德市跨界断面生态补偿达标情况
承德市共有达子营、东缸房、兴隆庄、宫后、石门子、顺桥、半壁山、大杖子(一)、绊马河、甸子、雹神庙、石片、茅茨路、李台、土城头、大跳沟、李家营、大杖子(二)、骆驼厂、大桑园、天桥、古北口、二道河、四道河24个跨界考核断面,除土城头、大跳沟、石片三个考核断面达标率为87.5%外,其余全部达标。

(四)考核断面水质状况
《承德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消减目标责任书》中水质目标考核断面共有五个,分别为滦河的大杖子(一)断面、清水河的墙子路断面、潮河的古北口、武烈河的上二道河子和雹神庙断面。在“十一五”期间以上五个考核断面的水质状况均有所改善,具体情况如下:

1、滦河大杖子(一)断面
2009年此断面水质类别为IV类,与2005年相同。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2009年COD浓度于2005年相比减低了31.2%,氨氮浓度无明显变化。

 
 
2、清水河的墙子路断面
2009年此断面水质为III类,与2005年相同。从污染物COD、氨氮变化图中可以看出,此断面COD和氨氮浓度变化不大。
    
3、潮河的古北口断面
2009年此断面水质为II类,2005年为III类,水质有所好转。此断面COD和氨氮浓度变化不大,水质良好。
 
4、武烈河的上二道河子断面
 2009年此断面水质为III类。此断面COD浓度较2005年降低了12.5%。
 
5、武烈河的雹神庙断面
2009年此断面水质为III类,2005年为劣V类。此断面在十一五期间水质变化较大,COD浓度较2005年降低了83.7%,氨氮浓度与2005年相比降低了97.3%。
  
(五)地下水质量状况
全市所监测的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良好的点位3个,占监测井位的37.5%;水质较差的点位3个,占监测井位的37.5%;水质极差的点位2个,占总监测井位的25.0%。主要污染物为:硝酸盐氮、总硬度、亚硝酸盐氮、氨氮。所监测的点位的功能区达标项目均在76%以上,与2008年有所好转。
 
主要污染点位为营子水源井,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硬度和亚硝酸盐,其中氨氮年均值浓度为2.72mg/L,超标12.6倍,超出国家五类标准;酿造厂井位超标项目为硝酸盐氮 ,年均值浓度为36.03mg/L,超标0.8倍;马圈矿新井超标项目为亚硝酸盐氮、氨氮、总硬度、硫酸盐,其中亚硝酸盐氮年均值浓度为0.032 mg/L,超标0.6倍;氨氮浓度为1.83mg/L,超标8.2倍。

三、声环境质量状况

(一)区域环境噪声
我市共有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207个,每个监测点位代表网格面积350×350平方米,共覆盖我市建成区面积38.31平方公里,覆盖人口27.32万人。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的有关规定,每年四月份我站对上述监测点位进行监测。
2009年全市的平均等效声级为50.65dB(A),比2008年下降了0.26dB(A)。从网格点声级分布看,中度污染以上的高噪声区域占网格总数的比例为1.59%,没有超过75 dB(A)。
(二)道路交通噪声 
2009年我市有主要交通干线26条,总长约39.95公里,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的有关规定,每年的一季度末承德市环境监测站对上述路段共计26个点位的噪声进行监测。
2009年市区26个路段监测结果,平均车流量为545辆/小时,交通噪声均值为62.4dB(A)较去年上升了0.3dB(A)。质量等级为良好。
(三)功能区噪声
我市共有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6个,其中一类功能区监测点位有四个,三类功能区和四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各一个。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的有关规定,我市功能区噪声监测频次增加为4次,每个季度监测一次,每个点位连续监测24小时。
三个标准适用区声环境质量较好,除一类区二季度夜间噪声超标,其余均达到国家标准。我市2009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较去年无明显变化。

四、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一)生态市建设成效显著
2005年6月22日,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并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承德市环境保护局等单位共同编制了《承德生态市建设规划》。并于2005年9月5日通过了国家级专家论证, 12月28日通过了承德市人大审议,作为今后长期发展法规性纲领文件。到2008年底,全市10个(双桥区除外)县区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论证后经当地人大或政府批准实施。制定并实施了《承德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2006-2007年)和(2008-2010年)》,共涉及10大类256项工程项目。
目前,19项生态市建设指标,有7项达到考核验收标准,分别是:森林覆盖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空气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噪声环境质量、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城镇人均公共(园)绿地面积;26项国家环保模范城考核指标有17项指标达标;全市共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有4个城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4个城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城镇,8个城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24个城镇编制完成了《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全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达到1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总面积达到303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7%,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均居全省首位。
(二)生态文明建设全省领先
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协调发展,承德市结合自身独特的区位生态功能和良好的生态基础,于2008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率先提出了在承德“建设生态文明试点”的奋斗目标,举全市之力,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09年6月,国家环保部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函【2009】135号),正式批准承德市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这是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首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尝试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北方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探索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09年2月20日《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通过专家评审,8月30日《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承德生态功能区划》和《重点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通过国家级专家论证。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突破
2009年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承德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将我市368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作为重点项目列入规划中。选取了环境位置敏感、污染严重、群众关注、影响面大且基础条件较好、村庄“两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80个村庄,作为2009-2011年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庄,其中2009年20个试点村庄的整治工程已全部启动。

五、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我市加强辐射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于2009年成立了辐射环境管理科和辐射环境监测站。按照环保部提出的2009年底所有单位必须持证使用Ⅳ、Ⅴ类放射源、Ⅲ类射线装置的要求,全市23家放射源使用单位全部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227家射线使用单位中的215家申请办理了射线装置使用许可证。同时,对全市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进行年度检查和监测,又与市卫生局、公安局联合开展了“集中力量排查辐射环境安全隐患进行‘国庆安保联合检查’行动”,对9个县50多个放射源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进行了抽查,确保了国庆期间辐射环境安全。全年共送贮报废放射源42枚,对十余起电磁辐射信访案件全部办结,办结率100%。

六、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概况
市辖区内30家国控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进行季度监督监测,并对18套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季度比对监测。
一季度已监测的企业中有6家国控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比对合格的10套,废水在线监测系统比对合格的6套;二季度已监测的企业中有8家国控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比对合格的6套,废水在线监测系统比对合格的5套;三季度已监测的企业中有4家国控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比对合格的4套,废水在线监测系统比对合格的6套;四季度已监测的企业中有4家国控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本季度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比对合格11套,废水在线监测系统比对合格6套。